平鄉縣滏陽河貢白菜的傳說
文章來源:admin 更新時間:2018-01-17 16:20:49
平鄉縣滏陽河沿岸水質優良,土地富饒,所產大白菜,品質上佳,是菜中珍品,曾作為貢白菜上供朝廷,關于貢白菜還有一個傳說。
話說梅花拳始祖鄒宏義落戶在平鄉縣后馬莊,死后葬在馬莊橋(現在的鄒氏墓群),三代即絕了子嗣,其孫鄒奎元生有一女名曰鄒月仙,鄒月仙長大后嫁到了銀村橋(現稱尹村橋)張家,張家有口張家井,這貢菜就是自那鄒月仙、張家井而始的。
嘉慶初年,嘉慶帝初登龍位,興致正高,某日到北京郊區光明樓附近行圍打獵,遇一白虎,驚嚇了他的座騎龍駒,一下子將其顛下馬來,眼見那白虎即將傷他,梅花拳的第八代徒張從富從樹上悄然躍下,力擒猛獸,方使驚駭極度的嘉慶帝得救。嘉慶帝自然驚喜異常,欲封張從富為宮內五品帶刀護衛,張因梅花拳有不從官的規矩,堅不從封;噬仙鯙楦袆,于是詳細問了他的情況,記在了心里。
到嘉慶二年秋,朝政不順,帝心不悅,即跟太上皇乾隆告假,曰去尋訪救命恩人,也順便了解民情,察看民意,故自北京起駕,微服到了邯鄲,后乘船順滏陽河來到平鄉。結果張從富外出云游未歸,嘉慶在馬莊觀看并了解了一些梅花拳的情況后,即乘船北上,走過了熱鬧非凡的水旱碼頭油召橋,想去稍稍平靜些的銀村橋(現名尹村橋)休息一日再行。
為什么停在銀村橋?這一是嘉慶怕油召人多眼雜,驚擾官府,二是這銀村橋歷史上曾叫過迎春橋,這迎春、銀村都比油召吉祥,再者那時候銀村橋有棵銀杏樹,樹軀能使數人合抱,樹干高約數十丈,其蓋如傘遮蔭十丈有余,自幾十里外即可望見,嘉慶未到油召橋即望到了那棵老樹,于是在油召沒停船就直接去了銀村橋。但到銀村橋停船后,映入嘉慶眼簾的卻是令人不悅的一幕,只見三四個男子圍著一赤手空拳的女子正在撕打,嘉慶皇帝的武功雖不及康、乾,但也自幼在宮中習練諸如南拳、北腿、梅花樁等多種武功,再說畢竟是皇帝呀,盡管出宮不多,到民間見此情形,如不拔刀相助,亦怕給后人留下笑柄,所以那嘉慶帝運足底氣只輕輕往上一縱即瀟灑上岸,可此時岸上械斗早已平息。為何?就是因為徒手斗持械眾男的女子鄒月仙武功太過高強了,她已將眾匪打倒在地。待嘉慶帝款款而來之際,只見一位俊美俏好女子正氣宇軒昂地做梅花拳的收勢動作,那伙強人皆東倒西歪,或蹲或坐,或躺或臥地倒在了地上。嘉慶帝對梅花拳的這個收勢太熟悉了,京郊光明樓附近打虎的張從富不就是這樣的收勢嗎?且這女子的動作比張還要瀟灑漂亮。嘉慶不僅驚訝,上前一揖道:“俠女可是鄒家弟子,梅花拳傳人?”那鄒月仙俏聲說:“我乃梅花拳始祖嫡傳鄒月仙,客官請了!”嘉慶道:“我此次來平,意在尋找救命恩人張從富,不想在此竟遇到了梅花拳嫡人!”只見那鄒月仙上前深深一揖道:“不知貴人到此,且受小女一拜,那張從富乃我同一師門也!奔螒c上前一揖道:“鄙人姓愛新覺羅,乃中華大地之微民一子,有些不妥之處還望女俠海涵!编u月仙聽后燦爛一笑說:“不知客官從何而來,欲去何方?小女子在此開一小店,名曰張家小店,請各位在小店洗漱歇息,以解車船勞累之苦”。此話正合嘉慶之意,于是一班人就入住了銀村橋的張家小店。
嘉慶帝洗漱完畢后,先是嘗了鄒月仙為他們準備的滏陽春酒,最后喝了頓張氏小店的白菜疙瘩湯。嘉慶帝在皇宮里吃遍山珍海味,吃了這些地方特色小吃,覺得非?煽,尤其是那白菜疙瘩湯,只喝得嘉慶帝連聲稱贊。這白菜疙瘩湯喝起來是入口兒綿、下肚兒甜,是平鄉的一道名湯。平鄉有句順口溜:“任由騾馬脫了韁,不舍白菜疙瘩湯”。這白菜疙瘩湯的做法是:水開了后,將些許白菜先行放入沸水中,急風慢火熬燉而成,這菜和面疙瘩都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,太多而稠,太稀也就淡了。張家有口張家井,據說井里住有井龍王,水面清澈如鏡,水質柔軟甜綿,用這口井的水配上銀村橋特產大白菜,再加上鄒月仙的烹調手藝,所做的這白菜疙瘩湯不稠不淡,火候正好,令人喝起來綿綿入口,非常舒服。因此,才引起了在宮中什么好吃的都吃過的嘉慶皇帝連聲稱贊。飯罷,嘉慶帝向鄒月仙尋問了一些梅花拳家事,探究了梅花拳拳理,并讓隨從與鄒月仙切磋了一下功夫,自然是嘖嘖稱奇,贊嘆不已。
次日一早,太陽還未升起,嘉慶皇帝即已起來。在兩個隨從的相伴下緩緩走出了小店,到冠蓋入云的古老銀杏樹下揣摩打量了一番,即走出了美麗的銀村橋,走上了滏陽河大堤。只見滏陽河水自南而北奔騰不息,微風中兩岸楊柳依依,鳥語花香,甚是清幽。再看東方,一輪紅日正冉冉躍出地平線,大地上的莊稼也似乎剛剛蘇醒,顯得格外精神。很少步出宮門的嘉慶漫步在這滏陽河大堤上,自然是心曠神怡,興致異常。嘉慶不由道:真乃好地方也!不覺已走出數里。
此時,河沿下的高粱地里突然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鬧聲,一個聲音說,別鬧,別鬧!另一個聲音:不鬧,不鬧你得給俺們唱個小曲兒。剛才那個聲音說:好,好,我給你們唱個“笨娘們和面”,只聽一女子咳了兩聲清了清嗓子唱起了小曲兒:
笨娘們兒來做飯,端起盆子就和面;先舀水后挖面,倒在盆里用手攥。
面兌水,水兌面,面多就添水,水多就添面,到底和不成這盆面,急得頭上直冒汗。
手上粘滿面糊糊,不能洗也不能涮,東也抹,西也抹,一抹抹了兩門扇。
哥哥回家就吵罵,小狗過來舔門扇。
哎呦呦,哥哥,哥哥你別吵,往后光給你熬米飯,要不是咱那看家狗,夫妻二人難見面啊難見面。
唱罷又是一陣笑鬧聲。嘉慶自幼很少出宮門,難得聽到這般幽默通俗的小曲兒,即讓隨從下河沿去打聽這唱的是啥詞,說的啥意思,這里是什么村莊。那隨從下去問時,姑娘道:這里是東西二銀村、南北二周章,姑娘還訓斥他說:沒見這家家戶戶好高粱呀!接著又跟他說了歌詞的大意……
隨從回來跟嘉慶回稟了后,嘉慶顯得更加興奮。嘉慶當時才30多歲,正是身體健壯、春情易動之時,當時即被姑娘那脆聲脆語打動了春心,高聲道:我看是東西二銀村、南北二周章,家家戶戶好姑娘嘛!就是這一聲喊,卻驚動了滏陽河河畦子里干活的人們,忽啦啦拿鐵锨、扛鋤頭的男女上來了一大幫人要打嘉慶帝。嘉慶見這幫人多是20幾歲,男的瀟灑,女的漂亮,一個個生龍活虎,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。但俗話說得好,聰明莫過于帝王。這嘉慶皇帝忙解釋說,我說的是東西二銀村、南北二周章,家家戶戶好莊稼,戶戶家家好高粱。人們這才算作罷,只把幾個隨從與嘉慶帝都驚出了一身冷汗。幾人訕訕回到銀村橋張家小店,嘉慶帝還要吃昨天晚上所吃的白菜疙瘩湯,鄒月仙是何等的聰明之人,已從這幾個人的行頭、動作看出了什么,自是盡力而作,但這次她沒做白菜疙瘩湯,而是上了幾個小菜,從家中找出了一些白面兒與高粱面兒做了一鍋花卷,另做了一個清水煮白菜。就是這么一頓飯又把嘉慶吃了個龍心大悅。殊不知,正是這清水煮白菜,方能真正顯出這黃芽白大白菜的特殊風味來,說是清水,但煮熟后卻不見水盡是稠糊糊的好喝的湯了,且上邊還漂著一層油珠,這就是平鄉人平時好說的“黃芽白”不用放油自生油!飯罷一行人即起駕回京,直到出了平鄉,嘉慶帝等幾人還回首望了好幾眼,嘉慶贊道:真是個和平之鄉喲,真是上有天堂,下有蘇杭,除了北京就是平鄉喲。
自嘉慶年間,平鄉的黃芽白大白菜開始成為貢菜,歷時一百余年,F如今大白菜種植是平鄉縣傳統產業之一,“滏陽河貢白菜”已有了自己的注冊商標。滏陽河兩岸地理優勢獨特,大白菜種植歷史悠久,菜農種植經驗豐富,積極性高。滏陽河大白菜以它獨特的風味、品質和口感供應京、津及全國各地,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